研究中心
- 主页 /
- 研究中心 /
- 研究中心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由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和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组成,中心依托福建工程学院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大数据应用和挖掘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图1 福建省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图2 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组建的学术团队与国内外的许多大学(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北京爱琴海软件公司、北京犀牛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晨曦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福建协和医院、福建口腔医院等多所医院进行积极的合作与交流。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承担并且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型科研项目,主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进化算法的大规模本体匹配问题研究,海量深网数据源入口的自动发现与集成研究,需求跟踪行为认知与主动学习机理研究等;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规模本体匹配机制研究;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进化算法的LOD实例共指消解问题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本体匹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的研究,基于生物智能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负载平衡问题的研究等。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创新团队成员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多个层次,梯队结构合理,团队活力大,研究能力强。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于智能计算、数据挖掘和大规模本体匹配技术的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形成了很强的科研攻关能力。
中心负责人简介
薛醒思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毕业,现任教于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 知识图谱和语义网:大规模本体匹配技术,知识图谱学习,链接开放数据云上的实例共指消解技术;(2) 异构大数据集成: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清洗和集成异构大数据;(3) 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相似度度量技术,图形化人机交互技术;(4) 工程优化:复杂建模,高性能的计算智能方法。相关研究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知识工程学科中大数据智能、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和高级机器学习等几个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工作有助于加快机器学习、知识计算、群智计算、自然语言理解和跨媒体推理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研究成果可以促进本体工程、大异构数据集成、Web服务组合、智能语义检索、空间地理信息、电子商务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并实现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金融和智能司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围绕上述课题,近五年来薛醒思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福建省发改委重大专项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40余项,主持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1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与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SCI期刊论文3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EI论文56篇,CSCD和中文核心论文13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基于进化算法的本体匹配技术(英文版)》;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本人入选2016年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19年CIS 2019最佳论文奖、2019年瑞士日内瓦发明银奖、2018年ECC 2018杰出论文奖、2018年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017年ACM中国新星奖(西安分区),国际学术会议CIS2019、ECC 2018、ICGEC 2016杰出论文奖,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现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论坛福州分论坛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CAAI青工委委员,SCI期刊《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s》客座主编、EI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s》客座主编、EI期刊《Journal of Network Intelligence》副主编和国际学术会议AMLTA 2021、CIS 2018、ECC 2018、IIH-MSP 2017和ICGEC 2016 Session Chair,OM2019和OM2020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CIS 2019 Program Committee Co-Chair。
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旨在以下一代互联网语义网的本体研发为背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智能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地理空间、金融管理和Web服务组合等领域的应用,从语义相似度度量技术、交互式本体匹配技术和高性能的群智能算法等研究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应用、成果孵化与推广。主要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异构大数据集成方向
方向负责人: 薛醒思教授 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员:黄艺坤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林为伟副教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张美璟副教授(福建警察学院),杨海燕副教授(福建工程学院),刘文瑜工程师(福建工程学院)和卢家伟、蒋超、吴晓静、王浩琳等学生。
主要研究内容为(1) 知识图谱和语义网:大规模本体匹配技术,知识图谱学习,链接开放数据云上的实例共指消解技术;(2) 异构大数据集成: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清洗和集成异构大数据;(3) 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相似度度量技术,图形化人机交互技术;(4) 工程优化:复杂建模,高性能的计算智能方法。
2、进化算法与自然语言方向
方向负责人:刘建华教授 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副院长,硕十生导师
主要成员:卜冠南、胡任远、林鸿辉、罗逸轩、王子航、张冬阳、郑智雄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智能交通控制等研究及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系统研发;兴趣领域主要有数据处理与分析、进化算法的理论分析与应用、基于RFID物联网应用。
3、群智能与不确定分析方向
方向负责人:陈俊风副教授,河海大学,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
主要成员:王玉浩、张放、金旺杰、谢志浩、刘振星、郑凯俊、王静、姜云逸
主要研究内容为智能计算、模式识别、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水下探测与成像、工厂智能感知与自动控制等。
4、计算智能及其应用方向
方向负责人:吕青副教授,太原理工大学
主要成员:耿爱峰、蒋承材、任何、师锦源、周欣
主要研究内容为计算机视觉、本体匹配、机器学习、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方向。
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异构大数据集成团队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福建省发改委重大专项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40余项,主持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1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与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SCI期刊论文3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EI论文56篇,CSCD和中文核心论文13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基于进化算法的本体匹配技术(英文版)》;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
进化算法与自然语言方向团队主持参与过863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原子能研究所科研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近30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近50篇,其SCI,EI检索10余篇,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授权1项。《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nformation Science》、《Swarm Intelligence》、《Plos One》、《Neurocomputing》、《Mobile Information System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群智能与不确定分析方向团队主要负责人陈俊风教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warm Intelligence Research的副主编,近三年来参与了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和各类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第一申请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 项,与企业合作申请软件著作权1 项。
计算机智能及其应用团队近年来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和企业的横向项目,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奖项1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7项。